上周日,人们在屏气凝神中观赏一位青年舞者穿梭腾挪于青岛雕塑馆展厅,在一件由十余个立柱式展台共同组成的装置艺术作品中间,肢体语言汇同抽象的绘画语言,情绪复杂而又焦灼……
在“在水之湄2018·岛城女艺术家邀请展”上,人们看到更多艺术表达的混搭与变化:从画架之上“倾泻”而出的崂山的卵石,东西合璧的水彩花卉和城市主题现代剪纸,它们与全新加入进来的女艺术家的数量一起,不断增加、壮大,汇同为一个个性与共性彼此呼应共生的群体。
策展人窦凤至归纳这一群体共有的属性:“青岛的女艺术家傍海而生,她们的艺术创作也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海洋文化的影响,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性格开朗,兼具有开放的视野和求新的意识,因此作品也都普遍拥有汇同西方、融合发展的趋势。”
青岛雕塑馆馆长、美术评论家叶东炜认为,青岛的女性艺术家群体,以70后和80后为主体,无疑是全国同类城市中的佼佼者。这源于一个相对力量强大的组织,“她们有山东水彩画会,还有女艺术家协会作为后盾,将众人凝聚在一起,开展定期的研讨、培训与展览交流,促其提升和发展。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了四年的“在水之湄”品牌展也是其中之一。李黎便是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实力派,她的一幅融入现代艺术形式的花卉题材作品刚刚入选即将在四月份展出的2018中国(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而同样的一幅表现窗旁逆光卉的作品,正悬挂于雕塑馆的展厅中,每每都会被专业人士作为范本讲解给年轻的创作者。
不过,作为女性策展人,叶东炜却表示,尽管这一群体已经初具影响力,但她并不想刻意在展览中突出女性这样一重身份,“我把她们作为热爱艺术的一个群体,也就是说,我想突出的只是她们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叶东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还会更加丰富,除了女性艺术家之外,也许会有男性艺术家加入,创作表现女性的题材内容的作品。
但叶东炜无法否认的,却是女性艺术家们作品中所彰显的细腻的女性视角和表达,这使得她们的个性更加鲜明。
No Comments